东京出现了一种叫“地狱门”的灵异场域,在这个结界空间里,有一群来历不明,身怀超能力的“契约者”,他们行事诡异,有善有恶,但迦叶就目前的7话来讲,仍然不明就里。
契约亦即“合同”,本是平等主体之间处分权利义务的协议,可是黑暗的契约显然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。
这本是一群被操纵的傀儡,可惜却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,“契约者”臣服于宿命却又在宿命中挣扎和对抗——这个古老的桥段又一次被拿来旧瓶装新酒。
然而故事却不仅仅是沿着“契约与宿命,杀戮与救赎”的俗套轨迹。它借超能力来隐喻某种力量,它强大而可怕,即便CIA、日本调查组等一切人类制度都拿它没辙,于是人们几乎会本能地条件反射,用同样的制度外的力量来与之较量,惩恶扬善,才来得大快人心。这种僭越来得如此不知不觉却又理所当然,同时还绝对的令人酣畅淋漓,舒展到每个毛孔。然而一旦这种突破和僭越成为常态而非例外,人类也就不再是人类了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这“契约”也是一种诱人且可怕的《死亡笔记本》,它放大人性最黑暗最劣根的部分,同时又等待那一点微热的良知去自我拯救和修复。
正义与邪恶,情感与理智,规则与法度,实体与程序,用探入“地下六尺”的深度解读本剧,会感觉与death note 同样发人深省。
本片的整体风格一如death note 般的灰暗,暧昧和迷离。这会让习惯了热血动漫的同仁受不了。角色的面部表情总是僵硬的,冷漠的;眼神总是忧郁的、空洞的;动作总是迅捷的、诡异的;情节总是隐晦的、错综的。那个被称作“黑之死神”的男人(李舜生)总是可以拖出长长的一段绝望哀伤的痕迹来……
这种“形式美学”首先是在技术上得到彰显的,类似电影中平行剪辑和交叉剪辑的蒙太奇手法,华丽的打斗场面,让它更像是一部符合成人审美的动作电影而不是动画;同时着力于细节的刻画,细节最能凸显真实感,真实才能带来震撼——想像李舜生一支烟燃出的灰烬轰然崩塌带来的真实感吧。
关于正义与邪恶的永恒主题,总是被不同的形式反复演绎着,日久弥新。可悖论的是,这种教化意义却往往是在被削弱,而非加强。
(转)
-----